文學

全面擁抱人工智慧的教室

近年來,人工智慧(AI)技術迅速發展,並逐漸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。在教育領域,教師和學校領導層正積極探索如何將AI應用於課堂,以提升教學效果、改善學習體驗,並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。然而,這場技術變革也帶來了新的挑戰,例如學生如何正確使用AI工具、教師如何保持教學的核心價值,以及學校如何制定合適的AI應用政策。因此,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並積極適應,才能讓AI真正發揮正面影響。  AI在教育中的應用其實並非新鮮事。學習管理系統(LMS)例如Google Classroom、Canvas和Microsoft...

「智」在必得:如何在初中數學課堂培養人工智能素養

隨著人工智能(AI)技術的迅速發展,AI 已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,影響著各行各業,包括教育。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說,特別是在初中數學教育中,培養學生的 AI 素養已不僅僅是未來的需求,更是當下的重要課題。AI 素養不但是理解機器學習、算法等技術概念,更涉及到如何辨別 AI 生成的信息、理解其應用範疇,以及認識 AI 技術潛在的道德和社會影響。初中階段是學生邏輯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,因此在這一階段融入 AI 素養教育,能幫助學生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做好準備。本文將探討在初中數學教育中培養 AI...

擁抱 AI 未來教育:重塑教學的新契機

人工智慧(AI)的發展為各行各業帶來不少解決方案,而教育作為人類發展的基石,也正迎來一場全面的變革。透過 AI 的應用,我們不僅能重新定義學習模式,也能徹底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,其在未來教育中的潛力及挑戰,也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啟發。 1. AI 作為個人化學習的催化劑 教育的核心在於滿足每個學生的個體需求,但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讓這一目標難以實現。以往,教師面對一個擁有數十名學生的班級,常常只能將資源集中於學習最困難的學生或表現最優秀的學生,而其他學生則被迫適應統一的教學進度。這種「一刀切」的教育模式無法充分發掘學生的潛力。 然而AI...

取代教師?AI的極限與紅線

人工智慧(AI)在各個領域都引發期待,尤其在教育領域,AI可望帶來全面性的變革。目前已有證據顯示,AI可以提高教學評估準確性並強化成績追蹤,還能提升教學成效。但與此同時,教育界亦開始討論如何更好地將AI 與傳統教學有機結合,主流媒體甚至關心這類技術的潛在影響與其未來的發展方向。 誠然AI 在教育中帶來了許多優勢,如個性化、無障礙性和可擴展性等。AI 擅於提供個性化的學習體驗,通過分析學生的大量學習數據,教師便能調整教學內容和方式以適應個人的學習進度、興趣和需求,這可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及教學效能。而將 AI...

如何𣊬間看地球?虛擬實地考察無難度

對於許多學生而言,出外遊學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心願。然而,這卻不是所有學生都有能力實踐的事情。不過,隨著資訊科技發達,學界開始尋找能夠幫助學生跳出課室甚至本地的可能性。一種名為虛擬實地考察的創新教學資源讓學生無論身處何地,都有機會探索平時難以親臨的地方,帶來遨遊世界的體驗,並通過多種方式在課堂上呈現這些地點,甚至在專題研習展示成果,讓學習變到無界限,大大開闊學生視野之同時,亦令一切變得更生動有趣。 透過VR和AR...
提供學生反饋的四種技巧

提供學生反饋的四種技巧

反饋,已經成為最重要的教學策略之一。成功而具教學效能的老師會以身作則,不斷尋找各種提問的機會。雖然提供學術反饋可能對學生和教師造成巨大的壓力。然而,研究表明,在一個強調關愛、尊重和同理心的教學環境下進行反饋,不僅可以激勵學生、啟發創意、促進合作、解決問題,還能讓學生感受到支持並更舒適地參與學習。認知心理學家約翰·哈蒂和格雷格·耶茨亦確定了反饋的潛在功能。他認為反饋不僅是指出學生錯誤的方式,還可以用於糾正學生正在學習的技能、過程導向的指導以及幫助學生將所學應用到不同的情境中,以助他們成為一個更有效的學習者。...

4 個妙法提升學生線上學習參與度

4 個妙法提升學生線上學習參與度

隨著科技的發展和網絡的普及,近年教學模式也隨之改變,線上教育逐漸成為教育領域的重要趨勢,學生在線上的參與度亦變得更受重視。這種轉變帶來了更多的參與機會、更好的監測和評估方式以及豐富多樣的教學資源。然而,新的挑戰也隨之而來。...

發掘數學優才生這樣做就好了

發掘數學優才生這樣做就好了

數學,一直都是許多學生的夢魘,可能是因為他們學數學的經驗通常都是:學速算、狂操練、背公式⋯⋯為的就是要心算快、運算準和考試高分。結果造就一班學生從小到大就自我認定「數學不好」的刻板印象,亦無怪乎他們會討厭數學。然而,假如老師能夠引導學生超越狹隘的數學成功指標,學生的學習潛力會否更易被看見呢?...

學生不願思考肯定沒有用這方法

學生不願思考肯定沒有用這方法

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,其中包含許多抽象概念和複雜的推理過程。對於初學者來說,這些概念可能很難理解和應用。當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遇到困難時,往往會求助於老師,並且希望老師能夠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。然而,有時過度的幫助反卻會成為學生的依賴,這種現象在許多後進學生中都甚為常見。究其原因,跟不少數學老師都在複製著自己賴以「成功」的經驗有關。 數學老師常犯的錯誤...

以人為本的AI 時代

以人為本的AI 時代

ChatGPT 橫空出世後,生成式AI 遍地開花,打開人們對 AI 應用在各種終端設備的想像。然而,由於它僅僅是通過學習現有數據模式來生成新內容,而缺乏深刻的理解和判斷能力,所以無法理解人類價值觀、情感和倫理,也無法處理複雜的社會問題。為此,在討論生成式AI的能力和應用時,「以人為本」成為一個重要的原則。...

世上最仁慈的評估方法:慈悲評估

世上最仁慈的評估方法:慈悲評估

在過往的教育生涯中,我嘗試過各種評估方法,以為學生提供更豐富的學習體驗。除了專題研習、辯論和口頭報告評估方式外,還引入過實地考察和個人反思等。不過,隨著混合式教學的興起,近年我已恆常使用一種評估形式 —  網上同儕討論。 我第一次接觸這種評估方法是在我教授通識科獨立專題研習的時候。當時,許多學生對於如何定立合適題目、設定焦點問題以至擬定資料搜集方法都一無所知。然而受限於教學時間,我唯有借助網絡平台與學生共同釐清問題、解釋概念、分享想法,並在過程中互相學習。直至最近在字媒體中見到「慈悲評估」(compassionate...

訂閱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