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室

虛擬畢達哥拉斯博物館

u

課堂簡介

一般學生無法牢記數學公式,因為他們未能將知識與現實生活結連,以致學習成效不彰。本教案逐以共建虛擬畢達哥拉斯博物館為設計框架。透過應用 AI 及CoSpaces Edu 等技術,以期用具互動性、故事性且視覺化的方式解釋數學知識,從而讓學生親歷其境地了解畢氏定理的重要性,並具體地體會數學科的多面性。此外,我們旨在提供一個開放、無障礙的學習環境,使不同社區學習者能夠共享教育資源,深化知識交流、討論和合作。過程需要整合數學、科技、藝術和設計等不同領域的知識和技能。這種跨學科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將數學與其他學科相連接,並培養他們的綜合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
u

教學設計

  • 翻轉學習:5P培養自主學習力

所謂5P,是指學生在課堂之前,先在家中觀看Edpuzzle預習影片及於Desmos Classroom完成預習工作紙,以獲得基礎知識和概念 (Passion);而在課堂上,教師則先釐清學生在預習工作紙的謬誤,然後利用線上平台如Mentimeter 及Wordwall設計相關互動遊戲(Play),以加深學生對預習內容的理解。接著,教師利用Geogebra引導學生探究畢氏定理,以及進行施教,並安排他們進行專題研習(Project)。之後,藉由進行小組分享(Peer),讓學生透過Padlet 平台分享專題研習成果,藉以促進合作學習和互相學習。最後,教師提供學生課後的操練資源(Practice)及於Google Classroom進行小測,從而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,並檢驗他們的理解程度。

花園裡的絕對誤差

u

課堂簡介

一般學生往往難以理解「誤差」的實際意義,因為課堂學習多停留於抽象的概念與公式記憶,未能有效與日常經驗連結。本教案以「量度學校花園周界」為主軸,設計一個貼近生活、具體可感的數學探究活動。學生將使用不同的量度工具(如捲尺、鐳射測距儀等)與量度刻度,在實地操作中認識何謂「最大絕對誤差」,並思考在多次量度中如何累積誤差。透過小組合作、現場紀錄與數據整理,學生不但能應用數學於真實情境中,更能培養他們對準確性與科學推理的敏感度。本課同時融合探究式學習與實踐導向學習,促進學生跨學科地運用數學、科技與語文表達等能力,從而提升他們的邏輯推理、問題解決及團隊協作技巧。

u

教學設計

  • 探究式學習:素養導向課程與教學設計

學生分組帶同不同量度工具(如捲尺、iPad測距儀、米尺等)實地量度校園花園的周界,記錄各組所得數據及量度誤差,並探討何謂累積最大絕對誤差。完成任務後,學生利用Padlet或Jamboard分享小組的數據、誤差分析與反思,並從同儕成果中比較工具準確度及量度策略的得失。最後,教師安排學生於Google Classroom進行自我評估及課後小測,以鞏固所學知識,並強化他們對量度與誤差應用的理解與判斷力。